欢迎来到 wabc.cc 官方网站!

为什么别人学习一天有48小时,你却只有8小时?

来源:新闻资讯 / 时间:2025-11-09

Part.1身体能量很重要

人的学习能力,除了智商和经验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

了解一点心理学方面的东西就知道了。所谓的努力,所谓的意志力,其实就是身体的能量,身体能量强的人,很容易克服阻力,克服诱惑。当身体不好时,强迫自己努力对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此时身体会本能的抗拒那些大脑强迫自身去努力完成的事情。

而运动与身体锻炼能很大程度的减轻身体疲劳与增强“身体能量”容纳上限,使自己的身体对自身意志力的执行更为高效和顺畅;让自己对枯燥的学习有更强的适应性。

Part.2不要被快速的快感反馈所控制

当我们在进行一件有压力或枯燥的事情时,我们的大脑就会指引我们去做它认为快乐的事情。而这时候我们就很容易被游戏或其他能快速得到快感反馈的事物吸引。

为什么玩起游戏就停不下来?这就要说到“奖励系统”了,当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大脑里的奖励中心就会分泌出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让自己感觉很快乐很爽。多巴胺这个小恶魔会告诉到大脑的其他部分它们要注意什么,怎么才能让贪婪的我们得手。

但是,大量的分泌多巴胺并不会让我们感到快乐,那种感觉更像是一种激励。

我们发现的是如何才能得到快乐,而且愿意为了这种感觉付出努力。大脑在期待一种奖励的时候,才会释放多巴胺。但多巴胺和真正得到这种奖励以后,感觉到的快感无关。也就是说,这种快乐的感觉不是多巴胺带来的。

这就说明了,多巴胺控制的并不是快乐而是行动。

Part.3自控力的重要性

如果在自我博弈的过程中,自控系统占上风,原始本能就会被抛到一边,这听起来可是相当的不错。尽管在原始时代这些本能使得人类得以延续,但如今却阻碍了人类的发展。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控系统增强。

神经学家认为我们的脑子里存在两个自我,一个及时行乐、任意妄为,一个有深谋远虑、能克服诱惑。

比如说,我们一方面想要认真的看书好好提升下自己,但是一方面又想玩一个晚上游戏。自己总是在这两个选择摇摆不定,其实我们知道那个选择是正确的,如果能放弃玩游戏我们未来的生活可能会更好。两个自我发生分歧的时候,总会有一方战胜另一方。

这就是意志力挑战,你又要这个,却又想要那个。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面对一些事物、突发事件、感情问题、面对金钱权利等等一系列的诱惑,进行的自我控制。

广义的自控力指对自己的周围事件的控制感。它是能否支配自我的一种能力。

自控力实际上消耗的是人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的表现就是驾驭三种力量。

我想要:我要达到的目标。

我不要:阻碍我完成目标。

我要做:为了完成目标我要做的事。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任何事都需要集中注意力。要有自我意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如果没有自我意识,那么自控力就没用,做决定时必须时刻记住自己需要意志力否则大脑会自动选择最简单的模式。现在社会充满诱惑和刺激,不断冲击人的自控力。分散注意力的人更容易向诱惑屈服,如果我们心里想着其他事,冲动就会主导自我的选择。

Part.4如何增强“自我”的能量

增强“我想要”区域的力量,要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刚刚开始锻炼时不要一下子就定下一个太大的目标,等完成小的目标后慢慢的再尝试更长远的目标。例如,我要一个月内看完3本书或增加5000个词汇量。每当自己面临意志力挑战的时候就想想这个目标,完成目标后能带给自己的好处等。

增强“我不要”区域的力量,一样是从平常的小事做起。例如,我不要再喝可乐、不要玩手指、不要玩头发。从而锻炼自己对欲望说拒绝的能力。

还有一种“三思而后行”反应,当自己每次面临意志力挑战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先深呼吸五分钟,帮助自己放慢速度、抑制冲动,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两种选择的利弊。

增强“我要做”区域的力量,每次面临挑战的时候跟自己说再看10分钟书。如果10分钟过去了你依然想要去看手机那就玩吧,不用带着负罪感。这只是你的需求之一而已,要学会接受他而不是消灭它。如果10分钟过去了,你不想要那就不要再去做这件事。等自己训练得不错以后,可以试着在10分钟后再加10分钟。

可视化自己做过的事情。你可以在每一次完成“我要做”的任务以后给自己记下一颗星,当你面对挑战败下阵来的时候就记下一个叉。这样做可以知道自己最近的状态究竟怎么样,从而更好的自我调整。

最后:学习一定要动手

哪怕是hello world!

END

• 文章内容为GEAR&PEAR齿轮梨原创/翻译,欢迎转载和分享,请尊重原创注明来源;部分图片和数据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齿轮梨 · 创教育

创想 | 创行 | 创新 | 创造 | 创客 | 创未来

面对教育我们绝不妥协

We Never Compromise In Face Of Education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微信联系
客服
扫码加微信(手机同号)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