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商免税时代告终, 美国会计师解读中国出海品牌该何去何从?
2018年6月21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 “各州的州政府有权对电商的跨州销售征销售税,即使该电商在该州没有线下实体。” 受此影响,美国的互联网零售类股价集体下滑。虽然,亚马逊等大型电商并未直接牵连进此案,但却对在电商平台上进行第三方销售的各类产品商家有着一定影响。

除此以外,在7月10日,特朗普政府再一次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加码,称美方将对另外2000亿美元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中加征10%的关税。对于跨境美国的电商企业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雪上加霜,让企业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今天,小可就针对最近美国的这两项税务法规变化,请教了来自美国的资深注册会计师(CPA)李圃女士,帮助大家清晰梳理一下这两项税务的具体实施内容及影响,帮助跨境美国的电商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电商卖家开始向消费者代收销售税
背景介绍
中美两国对商品的征税体系不同。在中国,消费者看到的商品价格是税后价格,但在美国,消费者看到的商品价格是税前价格,需在付款时缴纳消费税(即商家替政府代收的销售税),商家再将其税转给各地政府。
自1992年以来,美国政府对电商卖家的征税政策为:如果一个电商卖家在A州设立工厂、店面等实体存在,但在B州没有实体业务,那么B州的消费者若从该电商购物,消费者则无需缴纳B州的销售税。
6月21日后,美国最高法院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裁决。裁定各州可强制所有电商卖家向消费者征收销售税,即使卖家在该州没有实体存在。

消费税
美国最高法院推翻这一判决意味着,美国消费税体系正式全线覆盖网络电商。免税年代正式结束,他们将步入与普通零售商平等竞争的时代。
为了将这一判决尽快在各州实施,联邦政府的拟定了“市场公平法”和“远程交易平价法”两项法规,各州可参考并选用这两项规定中的任一来制定符合本州情况的具体销售税法规。
“市场公平法”:即年销售额低于100万美元且在该州没有实体商铺的电商卖家可以免税。
“远程交易平价法”:对小型电商有不同的标准,电商前三年分别豁免少于1000万美元,50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但是,任何通过亚马逊等电子平台出售的卖家都不符合小型电商例外的条件。
也就是说,每个州都可以要求在其州内销售的电商卖家向消费者征收销售税,但可以有豁免金额。例如,南达科他州的法律规定,只有在南达科他州的年交易额超过10万美元或年交易数超过200笔的电商才必须向消费者收取销售税。

注册会计师专业解读
对于这一裁决,电商卖家首先要清楚的是各州强制电商卖家向消费者征收的销售税(即消费者的消费税)是商家代替各州政府征收的税务,不是商家需要缴纳的费用,对商家不会造成过多的税务负担。但是,对于电商卖家来说,征收销售税在无形中提高了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了电商卖家在与本地实体卖家抗衡时的竞争优势。其次,目前各州州政府仍在针对这一联邦法案制定符合各州情况的州法规,很多州政府正在积极筹备中。所以,电商卖家应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升级:2000亿商品加征10%关税
背景介绍
7月6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征收的340亿美元关税正式生效之后,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7月10日,美国政府又发布一份对华加征关税清单,对中国向美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10%关税。

与上次不同的是,本次加征关税主要针对来自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部分产品,包括个护用品在内的化学品、纺织品、食品、服饰及手袋、电子产品、金属制品和汽配产品等。最新的产品名单上的6000件产品中有1000多件是化学品,近1000种食品,以及数百种鱼类(主要是一些在中国加工的鱼类食品)。此外,对美贸易占比较高的行业,例如机械设备仪器(根据分类主要是家电、电子等类别,占出口总量48%),以及杂项制品(12%)、纺织品(10%)、金属制品(7%)等也会受到影响。本次征收的关税将不会立即生效,但将在8月20日至23日的听证会上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审查流程。
2000亿美元,再加上正在征收的340亿美元的商品,以及另有价值160亿美元的产品清单在接受公众讨论,等待实施。一旦全部实施,将占美国对华进口商品总额的一半。大量消费品被加征关税将直接威胁美国消费者和跨境零售企业的利益。

注册会计师专业解读
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这对跨境电商来说影响很大,尤其是针对以美国市场为主的出口跨境电商,假如真要实施征税的话,那么整个出口到美国的跨境电商企业都面临着一个高额的税务成本,这无疑为“中国制造”的这种成本优势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压力。虽然,美国政府还未正式开始对新增的2000亿美元产品实施增税,但被牵涉其中的跨境零售以及电商卖家应该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应对增收关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电商卖家应如何应对?
1.开发创新
想要吸引消费者,保持与美国本地品牌的竞争优势,现有的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就需要在产品开发及创新的方面多下功夫。一旦卖家制造、创新出不被替代、独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不论关税政策如何调整,跨境电商卖家的目标市场、核心消费群体仍会相对稳固,也可以让跨境电商卖家在不断变化的局势中站稳脚。
2.减少成本支出缓冲关税
中国仍旧是制造业的发源地,受中美关税的影响,美国消费者会倾向于向中国的工厂直接采购。那么,中国制造企业就可以控制供应链端的价格优势、减少中间经销商的加价,这样来缓冲关税造成的影响。
3.在美国建立品牌
中美贸易战,对许多在美国有海外仓备货的卖家而言,会增加众多的不确定性。通过海外仓备货到美国的卖家应更加谨慎,从长远来看,跨境电商卖家更应该从“倒货”的运营模式向品牌运营方向升级。利用跨境电商转型运营自有品牌的中国制造企业,可以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移动,且能够解决附加值低的现状,提高品牌溢价。借助于电商平台的影响力以及流量,中国制造企业可以面向更加广泛的消费者,提高品牌知名度。除此以外,作为一种线上渠道,海外电商平台可以消除中间渠道,降低运营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