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wabc.cc 官方网站!

深知学习能改变命运,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不能坚持学习?

来源:新闻资讯 / 时间:2025-11-09

内容 | 齿轮梨 Ethan

编辑 | 齿轮梨 R7



  • 既然能吃生活的苦,为什么就不吃学习的苦?


我的上家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制造企业,生产车间有一个20岁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对接的原因,我与他熟识。他是老上海本地人,中考失利,就没有继续读书,以为终于解脱,不听父母劝阻,浑浑噩噩到社会上混了两年,却发现日子过的并不如意,靠自己终于是撑不下去,再倔也倔不过现实。于是,他回到家,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一所技术学校学习,毕业后,父母又花费了大精力才让他进到这家企业,做一名一线生产工人——焊工。


在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的上海,能在大企业做名工人,就意味着只要踏实肯干,这一辈子也就安稳了,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至少,在他父母看来确是如此。而他,似乎也已经认命,欣然的跟着父母的意愿,过着这样的人生。面对每周早晚轮班的工作制度,工作在极其恶劣的焊接环境下(无时无刻得忍受着生产车间的嘈杂的噪音与强辐射,三十多度的高温下,依然得罩上一层厚厚的焊接服,焊上一个多小时也不得歇),也依然兢兢业业。


一线焊接工人的工作


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活络的人,聪明也肯吃苦,车间的老师傅都对他赞不绝口,待他就像待关门弟子一般。我便更加惋惜了,二十出头的年纪,聪明灵活,踏实肯干,在如今这个时代,他现在本该在象牙塔里面呆着,学习新时代的知识,毕业后,把学来的知识再反馈给社会,他本该踏上新时代的风口。


我时常在想,如果他把对待工作的精力和韧性用在学习上,考上一所好的学校,肯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决计不是按着老一辈的眼界,过着他们安排的、已经过时了的人生。既然能吃生活的苦,为什么就不吃学习的苦呢?



  • 孩子的焦虑跟父母和老师有关?


现如今,一个孩子从一出生,至少就有六个人围着他,全心全意的爱着他。人都有一种本能——回报的本能。我曾看到一个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因为他觉得奶奶真的很爱他。可是等到他再大一点,他发现他没法回报奶奶了,为什么?因为大人们从来都不需要孩子用钱去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读个名牌大学。可名牌大学可又有多少人,挤破头皮却挤不上去呢。


国内部分211高校


现在的孩子除去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还有隐性的东西在影响着他们。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老师。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孩子是在承受怎样的压力呢。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而越疲惫不堪,就越难去坚持完成某件事。


以上的原因来自孩子的长辈,而接下来我要说的另一个原因,就来自孩子自身了。不能坚持学习,就是不能自律。


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吧,因为自律在某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那些坚持戒烟戒酒的,拥有了健康的精神面貌;那些坚持锻炼的,拥有了强壮的体魄;那些坚持学英语的,职场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往往,我都非常敬佩这样的人,我渴望与这些优秀的人多沟通交流,因为,执行力本来就与我们的本能背道而驰。



  • 深知学习能改变命运,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不能坚持学习?


古时祖逖闻鸡起舞,苏秦悬梁刺股一直流传至今,正是因为这种刻苦的自律精神,一直激励着世人。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一次采访上说,他已经坚持跑步36年了,每天都必须留1个小时给跑步,坚决不变。坚持跑步带来的强壮身体,正是那创作灵感不断涌现的源泉。村上春树的跑步思维方式是:“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 其实所有美好的事物,本质上都是反人性的。


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村上春树


那些跑步没坚持下来的,难道不知道,坚持跑步意味着什么吗?那些早起读英语没坚持下来的,难道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吗?那些减肥、健身没坚持下来的,难道不知道坚持下来能带给他们什么吗?那些戒烟、戒酒没成功的人,难道不知道他们每一天都在蚕食着自己的身体吗?


其实道理都懂,只是太难“坚持”。喊口号的人太多,能坚持下来的实在太少。坚持一件事情,需要每天都为之付出;而放弃一件事情,只需要一秒钟,一个瞬间,一个决定。纵容自己很简单,吃垃圾食品,刷知识泡沫,熬夜看剧,停止思考,多么轻松惬意。而节制收敛,则需要艰难的日复一日的自律过程。这样比较下来,“坚持”很难,“放弃”还是太容易了。所以,当习惯享乐的“本能”妖孽现身时,我们需要以怎样的思维去实现自律呢?



只有那些你深知一辈子都离不开的东西,才能坚持下去。你更早地领悟到某项事物逃不掉,就能更好地坚持它。这与毅力无关,仅仅是视野的差距。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案例中,孩子尚在读初中,就已经走过大半个地球了。

 

歌神张学友23开始零基础拉韧带,到46岁完全拉开,用了23年。不是他毅力强大每天苦撑,而是他认识到:他一辈子都将是歌手,舞台是他一辈子的战场,他不能只在舞台上唱一辈子。23岁压韧带,当然晚了,但是他会在舞台上唱到50岁60岁,他早晚要学跳舞,那么晚下决心不如早下决心。坚持23年,靠的是他提前对人生的透彻认知。


那么学习这种事,逃得掉吗?逃不掉,一辈子也逃不掉。高考前需要学习,高考后还需要学习,大学毕业后依然要学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这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透彻地认识到,某件事情是自己一生都避不开、逃不掉的,才有动力坚持做好它。


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去做,总想着“挺过这段时间就不用学了”,就会变成硬撑,最后无奈放弃。这点放在高考上说,更是恰当,一些高考获得极大成功的学生,过于关注短期目标以及与同学之间的竞争,缺乏源自于兴趣与志向的内生动力,惧怕失败,使他们丧失了应有的兴趣、激情与思考,影响了他们的成长。所以,尽早的为孩子塑造大局观及给到孩子良好的视野,才是家长们应该去做,且做好的。



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跟我说过,自控是一个难得的品质,我们需要认识到,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件不可能的事。如果你自控的唯一动力就是成为一个足够好的人,那么每当你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你就会放弃自控。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自己相信什么,选择自己要做什么。所以,当我们视野里有的是一个又一个更优秀的人时,那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的度,便会无限的提高,去追求更大的进步。


深知学习能改变命运,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不能坚持学习?说到这里,其实不难发现,答案只有两个关键字:自律与视野。明白这些,希望能给到孩子最合适的教育


END


• 文章内容为GEAR&PEAR齿轮梨原创,欢迎转载和分享,请尊重原创注明来源;部分图片和数据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齿轮梨 · 创教育


创想 | 创行 | 创新 | 创造 | 创客 | 创未来



面对教育我们从不妥协

We Never Compromise In Face Of Education


GEAR&PEAR齿轮梨® ,专注于创新科技与创新设计的教育平台,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软实力与综合素养提升,励志建中国创新教育的Future School,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未来世界公民。齿轮梨团队成员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及500强企业或相关专业领域,秉承MIT FabLab的核心理念,在美国STEM基础上首创STED创造教育体系,被国家教育部主管的CEEIA评为“中国优秀创造教育课程体系”,并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国家级版权登记证书,齿轮梨STED目前已帮助近万名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及提升创造力,并进入多所高校实践教育创新。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微信联系
客服
扫码加微信(手机同号)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