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传递师生情,缔造脑癌生存奇迹 感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漆松涛教授
记忆的时钟拨回十年前,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我一如既往的在南方医院实验室进行着解剖实验,突然接到弟弟的电话,说头痛呕吐的厉害,做了CT检查,当地医生说是胶质瘤。作为神经外科专业的医学研究生,知道诊断该疾病意味着什么,胶质瘤作为一种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手术后极易复发,只记得当时浑浑噩噩的结束了正在进行的解剖实验。大脑一片空白,径直走向老师的办公室,刚进门就忍不住哭倒在沙发上。自己已经10多年没有这么哭过,哽咽着向老师说完了情况,并把当地的影响资料传输过来。老师仔细看完片子,同意当地的诊断意见。考虑当时症状已经很严重了,根本无法转院,手术只能在当地进行,我们家乡在山西运城,此时只能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请老师去做手术,老师马上起身,看了一下近期的工作安排表,把很多会议以及报告都推掉了,告诉我说术前准备完善一下,最快后天可以赶到运城去做手术,我提前赶往老家准备。
记得当时每天从广州飞往运城的机票是每天早上六点多,老师不到五点就起床赶飞机。第三天早上九点左右接到老师,首先赶往医院,在办公室和当地医生进行了术前最后的沟通。资料显示,老师首创“雕刻性手术”外科理念,即沿着肿瘤界面做“雕花镂空”式切除;曾在国内最早提出并实施颅咽管瘤和松果体区肿瘤全切除手术。手术异常的顺利,无疑老师在我们当地表演了一台教科书般的手术,肿瘤完整取出,周围脑组织及重要血管保护完好。术中老师向当地的同行毫无保留的分享了他的手术理念及技术。手术结束后,向老师准备了他来往的路费等,老师婉拒并遭到他的批评。因返回广州的飞机只有第二天早上,下午邀请老师参观了运城关帝庙(关公故里),感受关公的忠义。期间老师展现了他博学的才华,一些古代的文化以及建筑理念,老师娓娓道来。完毕后再次到医院检查了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均平稳。
术中快速冰冻的病理提示胶质瘤的级别在3-4级,等待最终病理结果的时间是最焦灼的,5天后,手术病理报告胶质母细胞瘤,为颅内肿瘤恶性程度最高的,生存率一般不到一年。无助,只有再向老师求助,在手术伤口拆完线后,老师帮我们联系了南方医院的放疗科,请当时放疗科陈龙华教授勾画靶区并制定放疗计划。但仅有放疗是不够的,当时正值一款名叫泰道的新型化疗药进入中国,价格极为昂贵,完全自费,对于出生于农村的我们而言,无异于天价,完整吃完整个疗程需要30多万,幸运的是当时该公司正进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三期临床试验,加入后可以免费用药,就这样,漆教授再次帮助联系了该试验。
在所有治疗都进行完后,我依然担心,后续每年进行复查的时候都特别紧张,尤其前几年,甚至不敢去看结果。如今,已十年了,弟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进行工作生活,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又是何种情形,我不敢想象,有时候梦中念及,都不免泪流满面,这十年中,每到教师节,都手捧鲜花,去敬谢恩师。其实心里在感谢的同时,不免有些许紧张,作为漆教授的弟子,大家都知道,老师对于学业要求极为严格,纵使早已毕业,每次探望老师都不免忐忑。
老师的资料室,有一排高约两米、长约6米的木柜,里面整齐摆放着数千张光盘盒,每盒光盘记录了一位患者的手术影像,盒子面上的表格写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手术点评。拍摄、分析和留存手术影像的惯例,至今已坚持二十余年。老师曾担任南方医院副院长,在一次受访时说,他更喜欢别人称呼他“漆医生”或“漆教授”,因为这个称呼能提醒他,继续去探究神经外科更多谜一样的新领域。曾有媒体将他誉为“技术巅峰上的完美领跑者”,正是对老师追求完美技术的总结与肯定。
十年了,时常想起命运是如此的巧合以及幸运,自己选择学医,选择神经外科,正好成为漆老师的弟子,自己的弟弟正好患此疾病,并得到完美的治疗以及预后。学生虽不能成为像老师一样的名医,亦不会辜负老师的栽培及爱护,全心全意对待自己的每一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