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wabc.cc 官方网站!

一块创可贴让她做一辈子公益,如今已培训千万志愿者,温暖世界

来源:新闻资讯 / 时间:2025-11-09

-有SIZE的人生:第173篇-

专访|作者:行走的摩羯座  


创业生物:翟雁

慧泽人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

城市坐标:北京

关键词:培训1000w志愿者、服务2w+公益机构、最佳志愿服务团队、创可贴改变人生


记者采访.JPG

 

在九型人格中有一类人是助人者类型,TA们博爱,乐于助人。帮助他人,帮一次,帮一阵都是一般人的常态。但是很少见有人去帮一辈子,把这件事当作事业来做。可这位姐姐翟雁把公益当事业做了几十年。


这些年来,翟雁培训公益机构2w+家;

培训志愿者1000万人次。

为了做公益这件事,翟雁曾一度被家人称为“另类精神病患者”。

 

一块创可贴,改变了人生

1989年夏天,翟雁带着两个孩子去深圳出差。刚出火车站,奔跑的孩子摔倒了,膝盖流血了。手拿大包小包的翟雁根本腾不出手,给孩子包扎。翟雁很无助,她向行人寻求帮助,但是围着她的人不少,真的帮她的人没有。直到一对老夫妻出现,把创可贴粘在了孩子的腿上,还把剩下的几个创可贴给了翟雁。

那时候,创可贴并不常见。翟雁以为很贵,非要给钱,被拒绝了。那一次,让翟雁认识到陌生人的举手之劳,也许可以解燃眉之急。这件小事,让她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价值。毕竟,像这种助人、利人举手之劳的事情人人都可以做。

就这样一件小事,打开了翟雁做公益的大门。

 

在广东大湾区志愿服务论坛主题发言.JPG


为了做公益,差点与家人闹翻

到深圳没多久,翟雁就报名做了一名兼职心里咨询义工、还做过电台节目的心理辅导主持。翟雁真正成为志愿者的一员,是在1995年的第四届妇女大会召开后。妇女大会的召开,让许多人知道了“NGO”,特别是激发了女性参与公益行动,促进了中国第一代妇女NGO的创立和发展。

 

NGO(非政府组织):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那时候,翟雁主要帮助女性排解心理困惑,成为中国第一批妇女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翟雁喜欢志愿者这份工作,她喜欢帮助别人后,那种快乐的感觉。于是,到了1998年底,翟雁索性辞去原有的工作,成为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一员,开始全职做志愿者这件事。

但是,在她决定全职做公益的时候,家人、朋友并不理解她。最初翟雁兼职做志愿者的时侯,家人还不太干预,后来占用周末时间,家人就不太满意了;后来翟雁索性把孩子托我母亲照顾,家也不管,每天在外面到处乱蹿,家人对她做公益这件事很不理解。

过去工作的时候,翟雁一个月有好几千块钱,现在不挣钱,还倒贴钱,天天在外面忙活别人的事。以至于家人都说,她是“另类的精神病患者”。但是,当家人看到翟雁通过志愿者的工作变得平和宽容,还是慢慢接受了她做的事。丈夫还从自己每月的工资中拿出了2000元支持翟雁的工作,算是对她无奈的投降。

 

进入专业公益机构学习

加入“红枫”后,翟雁不仅从事咨询一线服务,也进入到研究和管理工作中,有机会参加NGO的相关培训和国际交流,她的思考被引入了与NGO的发展、以及公民社会发展历程有关的层面。

翟雁说,这是她公益事业的第二个转折点。

在红枫,除了学习,她还遇到了自己后来的合伙人,时乐。时乐在妇女热线兼职,负责离婚女性的成长小组项目,她与翟雁在一起工作中彼此相识相知,并积累了丰富的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经验,为后来参与惠泽人创办,奠定了基础。

 

深圳电台做志愿服务直播节目.JPG


慧泽人第一张出生证

到了20世纪初,刚好赶上国际社会在中国推动NGO能力建设,让更多的NGO从业者认识了能力建设,开阔了眼界,并开始反思NGO发展中的问题。

就在那几年,中国第二代NGO纷纷崛起,惠泽人创立恰逢其时。

2003年初,翟雁离开了红枫,开始思考和筹备创建一个“用志愿行动解决社会问题”的NGO。她与时乐决定,利用她们已经积累了10多年志愿服务从业经验,特别是在心理咨询与志愿者培训的专业特长,创办一个培训志愿者去从事社区心理服务的志愿者组织。

当时,两位创始人心中充满着志愿激情和公益创业的梦想,她们一心一意只想做好事,并不知道自己不经意间已经闯入了一片尚未开垦的社会处女地。有着多年商业创业经验和NGO从业经验的翟雁知道,创办NGO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进行组织登记注册,只有合法才能经营。

但是2003年,NGO这项事业在中国还太早,翟雁与合伙人甚至找不到合适的注册方式。最后,他们决定他们拿出个人积蓄和家庭财产进行验资,2003年4月15日,惠泽人拿到她第一张“出生证”。

 

为血友病志愿者做培训

当他们完成注册筹办事宜时,发现当时的北京城已经置身于“非典”的恐慌之中。翟雁招募并培训了首批志愿者15人,开通了为医护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服务的“天使热线”,并进入社区开展公益讲座和心理辅导,由此开始了社区专业化志愿服务之旅。非典过后,慧泽人做参加过社区矫正、志愿者助残等活动。

此外,让翟雁感觉到自己做的事真正有意义的是在帮助血友病病人的时候。2004年,血友病并不在医保的范围内,不幸得血友病的人一方面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方面担心医药费的问题,心理压力特别大。

很多志愿者去宽慰这些患病的人,但是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人说,你可以放声大哭发泄;有的人让你坚强,不要哭。不是每个志愿者都能正确的帮助别人,于是,血友病之家联系到了翟雁,希望她能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于是,翟雁就派了十几个人去帮他们做志愿者培训,并受到了血友病之家的认可,初战告捷。

这一次,翟雁觉得自己真正的解决了问题,也让她意识到专业的志愿者是需要培训的。

 

被评为2008年“最佳志愿服务团队”

志愿者在中国兴起是在2008年,因为汶川地震、因为北京奥运会,2008年被称为中国志愿者元年。

2007年的时候,奥运会有测试赛,想找一批专家培训志愿者。奥运会的工作人员去了几十家,最后选择了慧泽人。翟雁接手奥组委的工作后,翟雁发现志愿者的培训也要规范起来。国际奥组委有一套志愿服务的课程,比如,志愿者需要认同奥运精神、志愿者也需要团建等等;志愿者是需要系统学习的。也因为这件事,翟雁有了自己研发适合的课程想法。

奥运会的培训很成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慧泽人被评为“最佳志愿者服务团队”。

等到2009年,慧泽人参与培训了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

 

出席国际专业志愿论坛.JPG


累计提供5000w小时志愿服务

因为北京奥运会培训志愿者的经历,翟雁决定自己开发课程,不单培训志愿者,还要培训志愿者管理者。为此,慧泽人出了一系列的教材、视频等不同的志愿者培训课程。

截至到目前,慧泽人服务了2w+NGO;培训了400+位志愿者管理者、1000w志愿者;累计为社会提供了5000w小时志愿服务。

在国内的公益圈内,大家送了翟雁个“喜新厌旧”的名头。翟雁说,这名头,她认。因为慧泽人每个阶段的发展战略都不一样,她和同事每天都在琢磨一件事,创新。正是因为她的“喜新厌旧”,才让慧泽人从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一个机构,从最初最基础的志愿培训,变成了培训志愿者管理者、参与、解决志愿者这个行业的问题、为更多地NGO机构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只有做公益让她感到踏实

翟雁从事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工作,从医、经商、做兼职电台主持人、企业会计、广告公司策划、在保险公司做培训等等。但是,那些工作都没有给她一种安定的感觉。十年来,只有一个工作一直没有让她放弃,那就是志愿服务。直到走进了公益,她的内心才踏实下来,感到舒适。

尾图1.jpg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微信联系
客服
扫码加微信(手机同号)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