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真正的网络效应,要设计非旁氏骗局的token难如上青天
翻译:西溪明月
作者:Brendan
加密货币经济设计并非仅仅是机制设计的新名称,这点已经很明了了。事实上,我认为我们其实是在处理一个全新的多学科领域。
正如Michael Zargham等人所指出的,它其实结合了博弈论、控制系统工程、心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社会选择理论等多门学科。Trent McConaghy建议,我们可以利用AI,尤其是机器学习的优化及演化算法,来获得加密货币经济设计的一些有趣洞见。他确实承认,目前“我们还没有工具,所以只能利用手边资源”。本着这种精神,他建议或许我们要建立一个可重复使用的构建模块,类似于四人帮(the Gang of Four)如何将软件设计编码为设计模式。
Teemu Paivinen也曾建议我们或许可以构建模拟游戏来测试我们的设计,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是一部伟大科幻小说的基础:游戏模拟之矩阵(game-simulation Matrix)。但是,我认为用机器人、人或两者兼而有之进行模拟,才是长远的解决方案。
但关于设计加密货币经济模型的实用方法,本着“利用手边资源”的精神,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基于我们对Kriptan Network(以隐私为中心的身份验证网络)提供的一个咨询项目。
庞氏骗局问题
我想许多设计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规避庞氏骗局。由于早期采用者是你平台顺利发展的宝贵资源,所以你总是想用token来奖励他们。你的第一位客户的价值是无限的。或许第一桶金是你达到关键规模的金钥匙,并能让你实现奔月式发展。但为了奖励早期采用者,你必须注意,所创建的系统不能让后来者为先来者买单。在零和博弈中,最终你遇到的是纯粹的旁氏骗局,后来者成为先来的少数人的接盘者。所以必须要创建出真正的正和价值。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该平台一定要对每个人都更有价值。根据梅特卡夫定律(即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真正的网络效应是n的平方。能够向许多人提供服务并不等于你的网络具有网络效应。而事实上,许多企业都有负面网络效应,比如,当我的ISP的客户群增长时,我的连接就会慢下来。积极的网络效应需要我们精心打造。没有真正的网络效应,要设计非旁氏骗局的token则难如上青天。
未来的竞争环境
Token似乎被赋予了魔法,人人都在赚钱,所以我们很容易忘记今天赚的钱是通过向相信token未来价值的人出售token得来的。我们更容易忘记的是未来不会像今天一样。未来也许会出现真正的竞争,这些新的竞争对手会渴望获得收益,而你的早期采用者却很可能失败。所以,尽管规避庞氏骗局主要在于通过网络效应创建正和价值,但我们关注更多的是确保未来用户愿意为你的未来服务价格买单。我们说“买单”时,其实包括了需要用户购买或销毁token的模型。这些token能够以高昂的价格进行交易。
第一:始于最终状态
结合这两个问题,我们认为开始设计加密货币经济模型时脑海里应时刻牢记其最终状态。说到最终状态,这里我们依靠的主要是控制系统工程。所以我们先快速讲解一下控制系统工程。
假如我们正在设计一款可以测量和调节室内温度的温度控制系统。用户可以在输入面板上输入自己想要的温度。该控制系统将尽力确保室温快速变成并保持在那个温度。如果室温升高/降低过快,用户可能会感到不适(当然,涡轮增压的冷风会使室内降温更快)或者在稳定到正确温度前,可能会有过冲现象。而设计不当的控制系统可能形成一种循环,要么过热,然后又容易因调整过度而变得过冷,等等。
所以我们想利用各种有关控制系统的想法,并将之付诸于经济系统中。我们想要达到一种稳定状态,每一个新来者都能加入网络,并支付一定金额来享用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网络,这种价值包括主观价值(这个价格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与客观价值(与他们在其他地方为同样的网络或替代服务付费相比,这里的网络是否物有所值?)。
该系统应该通过状态反馈实现控制机制,以确保如果该系统受到平衡干扰,可以通过财务激励来使参与者使其恢复平衡(对的,我们已将语言从控制系统的“稳定状态”变成博弈论中与之意思相同的纳什平衡)。我个人认为,相比博弈论方法,在控制系统模型中更容易进行推理。但不要忘记,这个控制系统相当嘈杂:进行财务决策的传感器以及控制器都是由人(或者AI机器人)!
第二:假设存在一些理性行为者
我们不能再犯前几代经济学家所犯的错误了,也不能假装人类经济行为者都是理性且利己的。相反,我们假设有一些经济智人,可能还有一些经济行为者雾里看花,其中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采取的策略只是跟随大流。你可能会说,相比目标企业市场和政府,消费者市场上的理性行为者更少。但同样你也可以说,作为消费者,我们往往有着相同的处境,这里企业/政府花着其他人的钱。
所以不论哪种,重点是我们正在设计一种控制系统,其中真正运作的传感器/控制器只是一小分支,另一个分支间歇性运作,而至于其余的传感器/控制器,若非它们不是奇怪地彼此关联着,几乎可以被视为无用。
在Kriptan Network 的案例中,将有许多企业使用这个网络,所以你会希望一些参与者基于未来支出的当前净价值来考虑持续不断的费用并权衡自己购买token的决策。
我们把这些人称为套利者。他们在token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入,并在token高于其内在价值时卖出。在Kriptan 模型中,我们称为“依赖方”的会在他们激活token 时享有折扣,所以为了获得折扣,他们往往会在价格低时买入token。
当他们认为所持token价格过高时(他们实际是以法币汇率来出售的),也会用token来付款(即抛售)。他们还会考虑持有token的货币风险。在Kriptan 网络中,我们谨慎地对token进行了设计,以便可以精确地计算token的内在价值。我们使用折扣token,从而使token持有者能够明确知晓自己节省了多少钱。
我们使网络中的验证者节点按照其收入比例购买token,这样他们能够清楚地将token价格与其自己的现金流联系起来。这种方法使操作变得更简便,我们以此希望最大限度地增加有责任的套利者的数量。为什么呢?因为套利者是这个控制系统模型的控制器。他们调节token价格,就像加热控制系统调节温度一样。
第三:它关乎着安全性,所以应保持简单
无论我们对其做怎样的归类,也不管需要构建什么样的工具和模型,从根本上讲,加密货币经济关乎的是安全性。因此,当构建最佳实践技巧知识库时,我们需要确保无论何时都要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这在现实业务场景中却是一个挑战,因为会涉及到许多项目方,对于token的特征,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愿望清单。
在Kriptan Network这个案例中,我们想要一种交易媒介token,它波动性小,且合规性极高。它需要激励不同的用户群体:公司、创业公司、中小企业、政府以及公民等。我们还想要一些不受大规模投机炒作的东西。
在设计的过程中,有人多次建议,我们需要两种及两种以上的token来满足这些目标。我们还曾有一种token,起初,它是作为ERC20 token,后来演变成为另一种token。当我们利用了可能产生的所有操纵市场的机会后,我的本能直觉是退回到最初,使设计保持简单。
最后,我们发现了一种简单、优雅的设计,可以满足以上所有要求。我们希望这种设计可以成为可重复使用的加密货币经济设计模式的构建模块之一。我们称之为双向网络token,因为在任何双向网络中,都可以对它进行修订并利用。这里(https://kriptan.org/white-papers.html))的Token设计文件提供了更多有关最终设计的信息,以及设计流程的细节。
作者简介 Brendan
业务涉及区块链、加密货币经济、去中心化管理、平台战略以及加密货币资产评估/分析。
公众号:零识区块链(ID:zkchai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