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wabc.cc 官方网站!

官方新媒体批评碧桂园的傲慢:应对危机的活动搞成了“宣传秀”

来源:新闻资讯 / 时间:2025-11-09


8月15日,《中国企业报》旗下新媒体《经鉴》发布一篇标题为《碧桂园的傲慢》的调研文章,引起了社会公众、各大财经媒体的关注。

据《经鉴》撰文:流年不利。这个词对于杨国强和他的碧桂园来说可谓最恰当不过了。作为一家曾经在三四线城市、三流的房地产企业,经过几年如滔滔江水、山呼海啸般的澎湃发展,碧桂园已成为宇宙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作为其领导者,杨国强本可以站在高山之巅,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甚至用杨老板自己的话说,可以和王石大哥登登山的。当然,其实也可以像王石大哥一样读读商学院。

但是,世事难料。

2018年对于碧桂园来说,灾难似乎来得更猛烈了一些。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碧桂园就发生三起共7人死亡的安全事故。其中最为严重的是7月26日安徽六安碧桂园城市之光项目建筑工地发生坍塌,导致6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惨剧。面对一场重大危机,碧桂园本来想搞个大新闻,邀请国内百家知名媒体和记者来助其说道说道,自己还是很有实力的,安全事故我们也是认真对待的,顺便还可以表达一下碧桂园未来的雄心壮志。

媒体会变成了“媒体秀”

不巧却弄巧成拙,社会一片哗然,倒喝彩声地动山摇。

关于这场耗资百万的“媒体秀”犹如风云际会,众说风云:有的认为是这届公关不行,不该邀请这么多媒体;有的认为太过于高调,枪打出头鸟;也有的认为是丧事喜办,不合时宜等等。尽管各种言论正如杨老板口口声声说的“自己是最笨的人”一样,都有道理,但在《经鉴》看来,碧桂园乃是透着一股傲慢。

引发此次媒体秀更多关注的是香奈儿的伴手礼、不薄的信封、专人负责的对接等。可谓阵容豪华,照顾无微不至,方显主办方的热情周到。而在《经鉴》看来,这些无非都是一些外在形式。就好比女人总希望自己是最漂亮一样,无论如何出门都得换身衣服、喷点香水、抹点胭脂。但这都是表面的,其内涵、品性等都不会因为一件衣服、一点香水等外在的东西所改变。


更何况,企业召开会议邀请媒体送点礼品、给个车马费红包也基本是潜在行规,并不是碧桂园独此一家。在《经鉴》看来,信封厚薄并不是关键点,重要的是议题的核心要贴近主题。

我们首先来看看碧桂园这次媒体秀的内容。据媒体报道,此次活动碧桂园用了大部分的时间来展示其在人才发展观、精准扶贫、SSGF建造体系、质量管理、6000人的设计团队、9000亿元负债、机器人蓝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绩和美好未来。

最后,一位高管还代表碧桂园向伤亡者家属表达了真诚的歉意。

遗憾的却是,我们没有看到在会议主席台就坐的碧桂园集团领导的集体道歉,更没有看到杨国强亲自道歉。这更引发社会广泛的关注。为什么杨老板已经亲自出席了会议,为什么就不能亲自表达自己的歉意和愧疚呢?难道杨老板只是想展示碧桂园的伟大成就和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还是真的是“天下最笨的人”呢?

这无疑是一种傲慢。在《经鉴》看来,杨老板无非是放不下自己的身段,尤其是问鼎房地产江湖顶尖老大伟岸高大的形象。正所谓个人尊严不容诋毁,更不愿意屈服于死伤几个人。

我们或许可以善良的从小我来理解杨老板的心情,但实际上这恰恰凸显了碧桂园的一种企业文化:安全事故出现是难免的,安全事故我们也是认真的,死伤人了我们又是道歉又是赔偿的,还想怎么着?这也难怪,据媒体以及参与此次“媒体秀”的记者介绍,整个活动基本都在谈笑风生、欢乐的气氛中度过的。和安全、和人员伤亡无关,一样本来是用来应对危机的活动硬是活生生的搞成了“创业秀”、“宣传秀”、“欢乐秀”。

不尊重生命的人才观是一个伪命题

网上流传著名房地产商潘石屹批碧桂园反思会:项目死人,还说说笑笑,不严肃。8月10日SOHO中国房源租赁竞拍活动上,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回答最近房地产死人事件时表示,死了人的企业要反思,在反思会上发着礼物说说笑笑的不严肃。


《经鉴》注意到网上热传的一个碧桂园的管理层谈到一个事情。由于钻头坏了,公司请一个农民工下到地下40米深的深井中取钻头,钻头拿上来了,但农民工因重压死亡的事件,最终以赔偿农民工50万元结束。但钻头值200万元,于是这位管理层认为很合算,非常值得。

无独有偶。碧桂园前首席财务官吴建斌曾出版了一本书,叫《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据传这本书出版后杨国强直接找到了出版社,把所有的存书全部买走并直接买断了这本书,然后甚至追到了作者的新公司要求作者收回给朋友的样书,力求没有一本书流落在外。在淘宝上,正版的《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已经成为了绝本,标价10万块一本。

《经鉴》并没有去佐证上述两件事的真伪,但却注意到在活动现场,碧桂园介绍人才战略中专门谈到了公司拥有万名博士、6000名设计人员。但是。对,但是。既然这么多的高级人才,又如此重视人才,为什么会连续出现多起伤亡人的安全事故。在《经鉴》看来,碧桂园的确重视人才,但似乎忽视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对生命都不重视的企业,口口声声却说对人才重视。这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重视人才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高周转需要有科学精神

当然,杨国强在整个活动中并不是没有说话,也谈到了质量与生命,但冲击力或者说爆发力最大的还是那句“我感觉自己是天底下最笨的人”。杨老板自然觉得很委屈:我赚这么多钱为了什么,我要为社会和民族复兴多做一些事情,我是真心的去做这些事情。的确很委屈,作为宇宙最大的一家房地产企业,缴纳了那么多税,作了那么多贡献,为什么公众总揪着一件事不放呢?

问题是,杨老板很委屈,13亿国人可能会觉得更委屈。一个天底下最笨的人却富可敌国,还站在世界之巅说自己最笨,让13亿人情以何堪。于是,这一句话又成为了企业大佬们的最火名句接龙新段子:天下最笨杨国强、不知妻美刘强东、普通家庭马化腾、悔创阿里杰克马、一无所有王健林、下周回国贾跃亭、名下无房潘石屹、再赢谷歌李彦宏。

说到底,碧桂园业绩可谓说天地可鉴,但是企业文化中缺少对生命的温度和敬畏以及应有的尊重。

碧桂园的高周转一直饱受诟病。频发的安全事故也被直指高周转,对于房地产这种高负债的行业来说,“快”是不言而喻的优势。数据显示,碧桂园的存货周转率远远高于恒大、万科和保利。这几家房地产企业是紧次于碧桂园的,而且原来都是碧桂园的大哥。不仅如此,碧桂园的存货高周转都高于国内上市TOP100企业0.35的比率。

杨国强曾放言,“我们低成本拿地,快速开发,配套到位,低价开盘……这样的速度别人做不到,这样的把控,别人做不到,我杨国强能做到。”

杨国强确实能做到。据媒体报道,碧桂园为了赶进度,3/4天盖一层,楼板的混凝土还没干,一踩一个坑,上一层就开始搭架子支模板了,到处都是裂缝,拿东西一抹就算解决了。这样的施工进度,要造出五星级的家的确会出乎所有人的想像。难怪网络调侃碧桂园五星级的家变成五个星期的家。话虽刻薄,但是在这样的速度下保证质量的确有点可怕。

不仅如此,有报道称,碧桂园已将“高周转”标准由“456”(拿地之后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正、6个月资金再周转)提高到了“不可能完成”的“345”。

诚然,高周转是所有房地产企业都追崇的,但是建筑也需要科学精神,任何违背科学速度的行为最终都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同样是中国房地产顶尖企业,为什么别人的工期最短至少需要半年以上,唯独碧桂园只要3-5个月?

说到底,还是傲慢。

尊重是得到社会认可最起码的要求

实际上,在碧桂园的小事上也能体现其一贯的傲慢。《经鉴》就想安全事故等相关问题联系碧桂园做一些了解。但发现,要联系到碧桂园还真是难事。

《经鉴》首先想到的是找官方网站,但找了一遍,只在投资者关系部发现一个联系方式,还是香港的电话,而佛山总部居然没有一个电话。再找,找到一部400开头的碧桂园总部服务监督电话。接线员倒是很热情,询问有什么事情,《经鉴》告诉她想联系碧桂园的公共关系部或者其他和媒体打交道的部门。对方表示电话不方便提供,建议《经鉴》先发电子邮件,并提供了一个“碧桂园投资部”汉拼第一个字母的邮箱。但《经鉴》多次发送发现都发不过去,邮件显示:收件人的邮箱现在已满,无法接受邮件。请稍后尝试重新发送此邮件,或直接联系收件人。

不死心,通过网络查找,发现了一家碧桂园服务控股有限公司。拨打一个400开头的服务热线,但接线员以不方便提供婉拒了请求。没办法,《经鉴》只好向投资者关系信箱发了一个邮件,但如泥牛入海。

没办法,记者依照经验,又查阅了碧桂园的年报,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个直接的电话或者信箱,常规下A股基本都有这些信息。记者还注意到,碧桂园年报很丰富,图文并茂,还大篇幅的介绍了其核心价值观之五星战略以及杨老板的“我梦中的碧桂园”。有意思的是,《经鉴》注意到,杨老板在他的梦想中提到“这里是被社会高度认可及赞誉的公司。”

只是不知道,一个连联系都困难的企业如何去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誉?碧桂园的官网和服务控股公司的官网都有一句醒目的广告词,“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经鉴》的确不知社会是否会因碧桂园的存在而更加美好,但此时《经鉴》的心情肯定是不好了。


相关产品

在线客服
微信联系
客服
扫码加微信(手机同号)
电话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