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宇:写在“龙山新风”前
德州黑陶印创作之行,由印坛领军人物曾翔、李强先生与黑陶工艺大师王宪利先生联袂合作,将非常可观,更有收藏意义。以黑陶为材质的篆刻创作与思考为基调,建立更为博大的印学史观,打破原有的以石擬金的局限性;其次,是把古典流派,金与石作为一个完整的印学传统来进行整体的观照,调动其所有的可行性;同时,也尝试创作出新的印学样式,并探索中国汉字与黑陶艺术的融合,及艺术魅力。从而,体现当代印学史与艺术家创作的价值。
背景:黑陶为材质的篆刻创作已丰富了印学史料,引起艺术家与收藏界的极大关注,它的探索价值意义将变得更有时代意义。德州黑陶历史悠久,在三千多年前即被称为“有鬲氏之国”,“鬲”即是一种陶制三足空心器皿。出土于德州的鬲和薄胎黑陶杯等文物,证明了德州远古时期即处于制陶技艺之巅,这也是德州人发展陶业和再现黑陶工艺的渊源与基础。德州率先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制,再现黑陶,并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现代黑陶的发源和中兴之地。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1987年1月15日,王宪利先生设计制做的300件黑陶作品,以“德州黑陶之名”在北京工人文化宫展出,为了这次展出成功,北京市委书记尚荣华、副书记贾玉水多次开会研究部署工作,展出期间,市委副书记贾玉水到北京领导展览工作,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报导了此次展览。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著名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及著名的艺术家赵朴初、尹瘦石、黄永玉,及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的教授观看了展览,都给了很高的评价。国务院副总理谷牧高兴的题了“龙山新风”。从此“德州黑陶”誉满天下,并引发了全国性制作黑陶的热潮,形成了现在的中国黑陶文化产业。
时过31年后,我在策划此次活动时,便引用了“龙山新风”作为我们活动的主题。
而此次“龙山新风”——曾翔、李强德州黑陶印创作之旅,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崇德州文化,增添新的文化元素,继古开今,并值得关注与探究。(编辑:端艺)


